网站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双源CT联合TiM-3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姜严严  刘整  郭生鹏  陈鑫  熊青峰  陈险峰 
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放射科, 湖北 武汉 430000
关键词:双源CT TiM-3检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价值 
分类号:R541.1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9·47·第五期(552-555)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联合黏蛋白域蛋白-3(TiM-3)检测用于临床诊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4月在本院行双源CT联合TiM-3检查的43例疑似先心病并经手术证实的复杂先心病患者,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另选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双源CT检查和TiM-3水平检测。结果:舒张末期容积(EDV)、每博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收缩末期容积(ESV)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单核细胞TiM-3,CD14+CD16+TiM-3、CD14+CD16-TiM-3细胞百分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单核细胞TiM-3 mRN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源CT诊断复杂先心病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5、0.81和0.66。TiM-3诊断复杂先心病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8、0.83和0.67。双源CT联合TiM-3检测诊断复杂先心病的灵敏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7、0.95和0.89。结论:双源CT联合TiM-3检测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的灵敏度、准确性及特异性均较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思云,杨有优,王淑侠.64层螺旋CT在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评估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3,26(2):168-171.
[2] 贾颖,王毅,张伟国,等.MSCTA与ECG评价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比较研究[J].重庆医学,2012,41(21):2150-2151.
[3] 李烁琳,顾若漪,黄国英.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7,32(11):871-875.
[4] 陈小丽,卢辉和,仲崇俊,等.南通地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23(12):1095-1098.
[5] 夏慧苏,余细勇.NKX2.5基因的表观遗传学改变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4):4257-4258.
[6] 冯泽洲,王学锋,朱昀,等.紫绀型先心病患儿心肌组织SOCS3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分析及机制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0):1012-1016.
[7] 高西阳,李搀,潘修成,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im-3表达的检测及意义[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3,29(7):739-743.
[8] 和秀魁,陶莉莉,袁晓兰,等.可溶性Tim-3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患者Th1/Th2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2(6):1163-1167.
[9] 李惠,王翔,金朝林,等.双源CT在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随访中的应用价值[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6(6):924-928.
[10] 陈雷平.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TiM-3的表达水平[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6,24(12):114-116.
[11] FAN Q,GU T,LI P,et al.Roles of 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genes and Toll-like receptors in Wheezy children with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J].Heart Lung Circ,2016,25(12):1226-1231.
[12] 张欢,吴斌.TIM-3在免疫调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2016,44(3):425-430.
[13] 曾放,刘顺,孙科明,等.Tim-3/Gal-9通路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6,22(6):1044-1047.
[14] 李景文,王资斌,拉巴次仁,等.西藏高原先心病患者围心脏手术期血液流变学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3):210-212.
[15] KER J.Congenital left atrial bands and cardioembolic events[J].Int J Cardiol,2014,170(3):72-73.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您是第 730037 位访问者


 ©《现代医学》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3272481;83272479
电子邮件: xdyx@pub.seu.edu.cn

苏ICP备0905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