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体外膈肌起搏配合早期肺康复对AECOPD患者的应用效果
作者:张云凤1  邹盈1  曲玲1  聂国忠1  朱怡莹2  周奇兴1 
单位:1.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上海 200333;
2. 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 康复医学科, 上海 200333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康复 体外膈肌起搏 呼吸训练器 
分类号:R563.9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50·第三期(295-300)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膈肌起搏配合早期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因AECOPD收治入院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体外膈肌起搏配合早期肺康复组(A组,40例)、早期肺康复组(B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C组,40例),分别于开展康复治疗前(住院1~3 d)、治疗后(住院10~14 d)收集3组患者的动脉血气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D二聚体、血清淀粉样蛋白(SAA)、血同型半胱氨酸(HCY)等指标,同时采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测试6 min步行距离(6MWT),并在出院时使用自制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PaCO2、PaO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PaCO2水平呈现C组>B组>A组趋势,PaO2水平呈A组>B组>C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FEV1、FEV1%pred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FEV1、FEV1%pred值呈现A组>B组>C组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患者D二聚体、SAA和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组患者D二聚体无组间差异(P>0.05),SAA、HCY水平呈现A组P<0.05)。治疗前3组患者CA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呈现A组P>0.05);治疗后呈现A组>B组>C组的趋势,患者满意度评分A组>B组>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治疗,尤其是配合体外膈肌起搏能够有效改善AECOPD患者的肺通气功能,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安全有效,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汲阳.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肺康复[C]//第七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上册).北京: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2:4.
[2] 李正欢,张晓云,陈杨,等.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COPD诊断、治疗与预防全球策略》指南解读(一)——稳定期药物管理[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8):923-929.
[3] MATSUI H,JO T,FUSHIMI K,et al.Outcomes after early delayed rehabilitation for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in Japan[J].Respir Res,2017,18(1):68.
[4] PUHAN M A,GIMENO-SANTOS E,CATES C J,et al.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following exacerbation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6,12(12):CD005305.
[5] 陈王峰,张春梅,林孝文,等.体外膈肌起搏器在ICU脱机困难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1):74-76.
[6] 李志平,黄旭斌,黄建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全球倡议诊断分级标准的一些看法[J].中国康复,2003(2):65-66.
[7] 吴亚文,李晓玲,杨萍,等.体外膈肌起搏联合吸气肌训练对机械通气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4):2408-2410.
[8] 黎小惠,许协东,梁欢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的临床价值[J].吉林医学,2021,42(5):1193-1195.
[9] 张钊,王颖,李春双,等.慢阻肺合并肺部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血清TLR4、HMGB1水平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1(9):1348-1352.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您是第 747777 位访问者


 ©《现代医学》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3272481;83272479
电子邮件: xdyx@pub.seu.edu.cn

苏ICP备0905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