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期刊介绍通知公告编 委 会投稿须知电子期刊广告合作联系我们
最新消息:
爱普列特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胡宏1  何晓亮1  王帅1  张翔翔2 
单位:1.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江苏 无锡 214100;
2. 江苏省老年病医院 泌尿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29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 爱普列特 
分类号:R697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50·第十期(1294-1297)
摘要:

目的:分析爱普列特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收集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就诊的临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联合使用爱普列特辅助治疗,对照组不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对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出血指数、出血强度、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36.72±82.43) ml]、出血指数[(7.42±3.21) ml·g-1]和出血强度[(2.38±1.02) ml·min-1]均低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7.31±1.21)低于对照组(10.34±1.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所有患者的最大尿流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有增加,残余尿量均有降低,且治疗组患者的最大尿流率[(20.23±5.0) ml·s-1]和生活质量评分(84.52±8.31)高于对照组[(12.31±3.15) ml·s-1和76.34±7.73],残余尿量[(15.17±4.24) ml]低于对照组[(31.85±8.46)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在尿道狭窄、尿失禁、头晕、胃部不适和性欲下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普列特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剜除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进一步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谢铁军, 任明华, 郭鹏宇.半导体激光剜除术与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20, 54(4):450-455.
[2] 王庆联.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临床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020, 35(24):5078-5080.
[3] 蔡平昌, 柏明军, 高虹, 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与钬激光剜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比较[J].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6):448-451.
[4] 程利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前列腺剜除术联合电切术治疗伴下尿路症状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评价[J].临床医学, 2020, 40(11):53-55.
[5] 叶小缅, 宫敬, 李亦武.爱普列特联合坦洛新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54例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 2009, 49(44):25.
[6] 谭媛, 石翊飒.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出血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5, 36(3):243-246.
[7] 杜耀安, 陈健.大剂量非那雄胺在前列腺增生术中的临床应用及对MVD、VEGF水平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21):2342-2344.
[8] 崔光明, 刘光华.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近期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0, 26(5):139-140.
[9] 孙少玉.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34):59-60.
[10] 钟潇, 李响.经尿道钬激光剜除术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J].现代医学, 2020, 48(9):1143-1149.
[11] 许文景, 陈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疗效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前非手术因素关系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38(4):737-741.
[12] 刘晓林.非那雄胺对前列腺增生电切术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 2020, 17(27):118-121.
[13] 陈明, 钟甘平.爱普列特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应用[J].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09, 29(4):492-495.

服务与反馈:
文章下载】【发表评论】【查看评论】【加入收藏
提示:您还未登录,请登录!点此登录
您是第 752340 位访问者


 ©《现代医学》编辑部
联系电话:025-83272481;83272479
电子邮件: xdyx@pub.seu.edu.cn

苏ICP备0905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