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晓莹,胡芳,叶秋桠,等.基于奥伦自理学说理念的健康教育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24,45(5):588-592.
[2] 沃丽,杨蓓,徐梅.老年急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因素[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4,23(5):373-377.
[3] 孔叶,何春渝,杨嘉欣,等.心理弹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3,18(2):215-218.
[4] 李泽文,刘丽,张义,等.五音调神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3,37(4):577-583.
[5] 陈义彤,邓永梅,苗亚杰,等.基于时机理论导向的延续性护理对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效能感及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3(9):1280-1284.
[6] 锁素芹,高燕,田雪梅.康复锻炼时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研究[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4,49(9):1249-1252,1255.
[7]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血管病影像应用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4):250-268.
[8] 雷阳,张静平.中文版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在糖尿病患者中的信效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0):1188-1193.
[9] 杨晓云,杨宏爱,刘启贵,等.创伤后应激检查量表平民版的效度、信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6-9.
[10] 周青青,施加加,倪波业.扩展Barthel指数与功能独立性量表在评定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等级中的对比分析[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7):602-606.
[11] 张敏,王清,李红丽.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8,25(9):75-78.
[12] 肖双双,张静,张小蓉,等.老年脑卒中患者经验性回避、反刍思维在自我隐瞒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8):2001-2004.
[13] 潘菲菲,高婷婷,孙玲玲,等.心理危机干预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24,41(1):92-94,98.
[14] 孙佳,孙惠,马靓,等.应对方式在脑卒中患者症状群与患者报告结局中的中介效应分析[J].现代医学,2025,53(3):381-392.
[15] 张新颖,井坤娟,王贝,等.老年脑卒中患者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在社会支持与心理痛苦间的链式中介作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4,30(26):3579-3584.
[16] 谌继兰,薛冬辉,尹倩.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康复锻炼依从性间的中介效应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5,44(2):328-333.
[17] 符泽娟,王明霞,周娃梅,等.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的影响[J].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2024,10(8):983-986,1015.
[18] 李秋华,李红芳,滕鹏飞.归因理论的双心护理在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患者的应用及对心理弹性、希望水平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3,31(4):519-524. |